第20章 第二十章(1 / 1)

王景禹却没管许多,选了纸墨笔,就踱到了店内的书架处。

他略看了看,这个年代的印刷术还是雕版印刷,纸书都是极其珍贵的。

因此,这间书行的书架上,也只将每一种书只摆出一本样书,书僮侯在一旁,根据买者的要求,亲自捧起书一页页代其翻阅。

这段时间,在老村正处,他已经学完了一遍启蒙的《千字文》《三字经》《孝经》,声律相关的《大景重修广韵》《笠翁对韵》。

当然,将这些书实打实一点点学完了的,是老村正的孙子李念仁。

王景禹则只是听老村正粗粗讲读了一遍。

除了千字文和三字经,其他内容都没有严格要求王景禹一定要准确无误的背诵和默写。

老村正认为王景禹属于是起步入门晚,识字写字的进度慢,但悟性好,又不必死记硬背的应考,讲学的内容可以提前多听听。

因此,两个多月下来,就已经完全与李立仁是同一个进度了。

眼下,《论语》已粗讲了开头,今年还准备把《诗经》也给他们二人讲读一遍。

《论语》李长发已有了一个旧本。

王景禹看到这里有售卖《论语集解》,这是由大景朝前代大儒所注解过的版本,也是科考士子的必读书目。

《诗经》老村正还没有书,已经同儿子儿媳商议过,准备夏收后有了余粮,就好歹要花钱买回来。

待明年起,再把《春秋》《尔雅》《尚书》《周易》《九章》陆续一本本买回来,这般下来,要应付县试,这些书本也暂够了。

这类科考必学的经典书籍,单独集中在一起摆放。

王景禹选了《论语集解》《诗经》和《春秋》三本,《九章》暂时粗略翻了翻,计划待下次采购再考虑这本。

另外,他还要看看这家书行中,有没有有助于他更详尽的了解这个朝代的书。

因此,他暂时没着急让书僮把三本书拿起来,而是站在一排书架前一本一本的看封皮。

他已经是第三次来了,前次没什么新书,这临南县书籍更新确实是相当的慢,但今日,还真让他有了新发现。

一本是年初新印发行版的《大景刑统》,一本是自然风物地理类的《大景风情志》。

他当即示意了书僮,正准备让他将两本书拿起简略翻阅,一旁突然有人叫他。

“王家大郎?”

声调矜持,尾音上挑,充满了讶异和傲慢。

这道声音听起来并不耳熟,即使是以前的王家大郎记忆里,也很难搜索到这一号人。

王景禹微转了头。

入目的是也来到了书架位置的主仆四人。

而方才喊了他的,正是四人中的一位华服妇人。

这妇人年约三十许,混在人群里算不得出挑的相貌,高颧骨、眉心带钩,着一身的亮色绸衣,连脚上登的那双鞋都是绸面绣花,加上发间耳畔的金玉首饰,在这临南镇,属于一眼看过去即可令人得知她家有钱富贵的打扮。

此时她正带着毫不掩饰的挑剔目光,从头到脚的打量着自己。

似乎她主动开口问了一句,已经是极了不得的给了自己天大的面子,现在就等着自己立马识相的上前问礼攀谈。

王景禹与她的视线错开。

跟在这妇人身旁的还有一名十三四岁的少年,同样是一身绸衣。

另有两名布衣仆从,王景禹认出,其中那个离妇人较近的,正是曾经到双满村,要带走二丫和二郎的刘管事。

显然认出自己的,正是这位刘管事。

刘管事见到王景禹看向了自己,知道他必然记得自己。

既然能认出他刘管事,那用狗脑子也能想到,刚刚开口叫他的人是谁了吧?

果然,只见那王家大郎的视线似毫无着落般,轻飘飘从他身上飘走了,重新看向了自家夫人。

谁知,下一刻。

少年挑了挑眉,淡道:“你谁?”

在王景禹的注视下,只见那带钩的眉心迅速拧出两道竖纹,双眉尾梢吊成了把镰刀。

感到被冒犯了的郭氏怒哼一声:“果然是乡间野种,好没规矩!”

那刘管事见自家主母动怒了,连忙上前。

“王家大郎!你怎么回事,见了我还不识得你眼前的贵人吗?”

说话间,他的一对扫帚眉上下翻飞:“听清楚了,这是咱们临南县郭秀才郭老爷家唯一的一位小姐,商铺和田产数一数二的王家的当家主母夫人,也是你的嫡亲舅母!听明白了吗?”

“现在,夫人金口问话,还不跪过来答问!”

眼前人的表情是如此生动,瞬间将王景禹拉回了他第一次卖香菇回来那日的情境当中。

真的,这刘管事若生在现代,去拍戏专门饰演狗仗人势恶仆专业户,怕是能捧回个最佳配角大奖杯!

而刘管事这一通“科普”,王景禹只想到了一点——

好长的头衔!

这样的人物出场方式,他还真是久违了。

只是,真要论起头衔,比起前世他的大哥,那还是差的远了。

就是他自己偶尔混混玩的头衔,全部念一遍也能凑出一篇小作文。

有一次,他和他大哥代表青年企业家在一家商业座谈会中发言,主办方有求于他们,因此当会议的主持人在开场介绍他们时,愣是把他哥俩从上学期间的竞赛奖学金课题、家族企业背景、创办过的企业获得的名头通通拿出来,足足读了十分钟。

场下之人无不汗颜。

若不是现场的嘉宾无一不知,主持人所念,都是这兄弟俩实打实的成绩,怕是要当做是脱口秀现场!

当时他接过麦,开口调笑自家大哥:“好了王董,现在你只有不到两分钟的发言时间!”

嘉宾们原本考虑他们的面子,撑着不笑出来,此时见他们兄弟调侃了起来,终于爆发了出来,一瞬间哄堂大笑。

现如今,眼前这位他第一次得以见到真人的舅母,在听到刘管事念唱这一串名号时,习惯性的控制着面部表情,以使得自己看起来庄重矜贵。

往事与现实交织,衬得眼前这一幕,才更像是一场粗陋的表演,拙劣的脱口秀。

“噗嗤……”一声。

王景禹笑了。

而原本活色生香的两人,表情瞬间凝固。

郭氏身侧那名少年,原本根本没把他看在眼里,只在最初郭氏出声的时候扫了一眼。

见是个村里人打扮粗布麻衣的野小子,便只去书案上选看书目,对他早就见惯了姑母的所作所为也恍若未闻。

王景禹笑声清朗,没有杂质,因此虽然声音并不响亮,却很容易捕捉到。

那少年也停下了看书,皱着眉莫名其妙看了王景禹一眼,又诧异的扫了自己的姑母。

郭氏被侄儿这一盯,惊怒之中又有些难堪。

“你笑个什么?”

王景禹已经不想再理会这一行人。

他又示意那书僮分别为他翻开《大景刑统》和《大景风情志》,翻看几页内容,又确认书页印刷质量后,当即交了款。

书僮再次带着满脸的不可置信,从这农家少年手中,接过了将近两吊钱。

目睹这一切的刘管事,更是直接呆立当场。

王家在三个月以前是什么境况,他亲眼见过,清楚的不能再清楚!

书行的掌柜一直留意着这里的情况,反应倒比书僮快的多。虽不知这农家小子是何来路,但进店花销了的都是客。

催促道:“还不快给这位哥儿把书细细包了!”

书僮回神,连忙拿出纸包,替他把书和纸笔墨分门别类的包好以防磨损,递给王景禹:“小哥儿您收好。”

“多谢。”

王景禹接过以后,又用背袋里事先准备好的的布包了一层,这才妥善的收进背袋。

时辰刚刚好,按计划办完了今日的事,现在步行回到双满村,王母的午饭也要准备好了。

王景禹盘算着一会儿路过一处点心铺,再买一纸包山楂糕和栗子酥。

不用想都知道,两个小崽儿看到点心以后,眼睛亮晶晶圆溜溜的,直流口水的样儿!

他心下愉悦,归家的脚步轻快,绕过原身的舅母一行人,目不斜视的出了书行。

直到他整个人都彻底从视线之内消失,郭氏才抬起手臂指向书行门口,气得微微哆嗦。

“好、好个穷酸没教养的下贱泥巴种!”

刘管事这才回过神,见夫人震怒,慌忙追到店门口,冲着早已不见大郎人影的街道瞎嚷嚷了几句,盼望着能让主母消消气!

郭氏自觉脸上挂不住,勉力给自己找个台阶下。

对着侄子解释道:“这就是你姑父那穷山沟子里的亲亲外甥!打小没爹教没娘养,才会这副样子!这种泥巴地里打滚的穷酸农家小子,遇见了真是晦气!”

郭氏的侄子郭文星,倒没接这个话茬儿。

转而问道:“可是……他刚才买的那些书,可一点不简单。”

“又怎么会只是个没教养的小子?”

而且据他观察,那个被唤做王家大郎的,在刚才选书时,准备无误的指着书本说出了书名,书僮翻阅时,那王家大郎一页一页审看的样子,也确实是认识字的。

想到这里,他也顺口就说了出来:“而且,我可以确认,他是识字的。”

在他们临南县,哪有穷酸小子能识字,还能这般大手笔的花钱在买书上?

听了侄子的话,郭氏也拧眉那罕起来。

她向来将这侄子看的甚高,因自己不能生养,大有将其视如亲子,把家业也传给他的打算。

这个生养在山沟子里,几个月前差点为了点吃食,就肯把弟妹都卖入郭家的小崽子……

怎么就野鸡成了凤凰,会识字看书了?

“老刘,找人去查查怎么回事。”

最新小说: 清穿后,全家能听到我的心声 家父宋仁宗 被献上的美人 拿错前夫哥的快递后 雾色难抵 暮夏婚约 明月相照 半生不熟 爱上妈宝女[港] 请旁观者入局[快穿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