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一中文网 > 科幻灵异 > [综历史]独生子 > 第18章 第十七章 上谕

第18章 第十七章 上谕(1 / 1)

胤禩去康熙面前报备完,没在畅春园久留。

虽然没了爵位,但他也不是无所事事的闲人,待在老父亲的园子里可没法儿办公。

胤禩还有工作打发时间,弘旺这边,因为没有其他娱乐活动,可是相当期待去四伯府上给他过生日。

十月三十日,四贝勒的生辰。

虽然只是兄弟们小聚,并没有对外大办,但四贝勒旗下佐领等皆已敬奉礼物。再加上几个兄弟准备的礼物,胤禛这回算得上是“大丰收”。

弘旺年纪小,若不是四贝勒府就在他们家隔壁,想出门参加宴会——即使只是家常小聚会——还早着呢,高低得在八阿哥府里再关几年。

弘旺年纪小,虽然吵闹着要出门玩,成功得到了离开八阿哥府后院的待遇,但也只是从八阿哥府后院去了四贝勒府后院。

看的人还是同一批,除了家具、摆设稍有不同,其余没有多大分别。

胤禛和兄弟们在前院聚会,女眷和孩子都在后院。

四贝勒府的二阿哥弘昀虽已年满九岁,却也留在后院这边,并没有去前院和父亲、叔父们一道。

弘昀对此不置可否,他生来体弱,一直需要精心照顾,不去前院也没什么。

弘旺就和这位堂哥不一样。

他可太好奇前院那边,胤禛、胤禩等人兄弟小聚的时候会说什么话了。

皇子们掌握的消息天然就多,就算他们自己不知道,知情的属下人,也会迫不及待地将消息报告给他们。

废太子之后的这几个月,朝堂波谲云诡,就算不揣摩皇帝政令的用意,皇子们也会彼此交换消息,防止这段时间被皇父处罚吧。

弘旺了解皇帝接下来的动向,相当于开了预知挂,只要知晓更多如今的消息,就能提前作出应对。

可是现在他还太小,获取消息全靠胤禩回家以后零星透露的消息。

按理说,他可以等长大一点,能自由行动以后,再考虑拯救阿玛的任务。

偏偏胤禩倒霉就倒霉在这两年,时间紧凑,弘旺要是缓一缓,等他长大到能自由行动的时候,他阿玛估计已经把能作的死都作完了,在康熙那边彻底失宠。

好歹是未来雍正皇帝的生辰,弘旺想到自家被外力裹挟、推动着作死的阿玛,心中叹了口气,面上没有表现出来。

虽然是家常小聚,但是人一多,菜式就多,看着倒挺不错的。

他们是午膳前半个时辰到的。去参加宴会,弘旺也只是能看不能吃,只是听其他人寒暄、闲聊。

但是这好歹是出门的机会。

弘旺想着,今天大概能晚些回家,胤禩和兄弟们会多聊些时间。

事关朝廷大事,聊起来就停不住,要再迟一点,指不定他们能直接在四贝勒府吃晚饭。

康熙皇帝本人的习惯是一日两餐,皇子们府上也延续着这个用饭传统。

一日两餐,一顿是早膳(早晨六点到八点左右),一顿是晚膳(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左右)。

除此之外,要是饿了还可以叫点心、夜宵吃。

具体一天吃几顿,全看个人。

要是早膳、晚膳奢华点,用饭量大一些,倒还真的不用吃晚饭,这个用餐时间规定得倒也不算错。

而且要是把下午茶、夜宵等全算上,一天何止是吃两顿,四、五顿都有了。

弘旺不知道四贝勒府吃饭是怎么吃的,反正他们家是固定一天三顿,但是每顿都比较少。

没办法,他阿玛本人的饭量不大,每顿吃的少,就容易饿,点心、晚餐还是少不了的。

这一天时间过去得很快,胤禩也确实像弘旺想的那样,在胤禛家多留了段时间。

于是乎,后院的女眷们闲话完毕开始娱乐消遣,经久不衰的叶子戏、马吊牌上场了。

弘旺听了一耳朵玩法,感觉和扑克、麻将挺像的。

他们并没有在胤禛家吃晚饭,不过郭络罗氏参与了妯娌之间的娱乐活动以后,心情很愉快。

如果胤禩没有说起他白天得知的消息,今天本来是个寻常的日子。

晚上回家后,郭络罗氏问起胤禩为何在四贝勒府待了那么久,他们前头不是说好的庆祝完就回家,让四哥自家人晚上好好聚一聚,弘旺当即就精神了。

他也想知道答案。

弘旺今天能跟着出门,除了他死缠烂打、又哭又闹,也有家里考虑到小聚的时间不会很长,带他去待一段时间就回来的原因在。

胤禩面色颇为凝重。

今天康熙皇帝刚发了一则上谕,说的就是大阿哥胤禔的事。在上谕中,皇帝将他镇魇太子、意图刺杀太子的事全都抖落出来了。

皇帝的意思是胤禔素来品行不端、气质暴戾,就连他的亲母惠妃都称其不孝,请皇帝杀了此子。康熙自然虽然不忍心对亲儿子做到这一步,但也不会轻易放纵他,先派人将其严加看守,留待处置。

惠妃抚养宫中诸多皇子皇女,胤禩、胤禟、胤礻我小时候都在惠妃的延禧宫中长大,当然知道惠妃的性子。

能让康熙安心托付皇子皇女,足可见惠妃是个多么贤惠淑慎的女子。

胤禔是她唯一成活的儿子,若非事态紧急,她再怎么样,也不会主动请杀独子。

之所以这么说,正是为了保护胤禔。

看来老爷子虽然没真正下狠心要胤禔的命,却也动过心思,最起码,惠妃觉得他动过。

这也给皇子们都提了个醒,康熙再宠爱他们,牵涉到储位,那事情发展也决然不在他们控制之中了。

对胤禩来说,唯一的好消息,就是洗清了他身上的污名。

张明德相面事件的全貌,也终于完整地呈现出来。

普奇和胤禩这两个冤种只是掩人耳目的幌子。胤禔与顺承郡王得知张明德夸口能招徕诸多好汉行刺太子,表面上要将张明德关押在直郡王府里,实际上,却是让张明德“散帖招聚人众”,将谋刺太子的计划付诸行动。

也就张明德只是个骗子,才没有真正成功。

可胤禔和顺承郡王也不是只将希望寄托在张明德身上。

他们自己也安排了几个信得过、不怕死的人手,不过太子被废后,一切计划便都被搁置了。如今胤禔咒诅太子之事事发,才借着线索追查到这些人身上。

胤禔主动告发张明德事的时候,将这一切都移花接木,栽赃到胤禩身上。他们那些人又都对过口供,便将普奇和胤禩两个显出来,他们倒都是忠心耿耿的忠臣了。

胤禩有所预感,这么一来,他大抵不日便能复爵。

康熙革了他的爵位,真正的原因不是他知情不报,而是认为他有心争夺储位。但胤禩的表现又浑然不是那么回事,如今揭穿了胤禔的作为,胤禔扣到他身上的锅,都要自己背上了。

弘旺知晓这个消息,其实是有些高兴的。

胤禔倒霉,代表胤禩暂且过关。只要在后续议立太子的时候不掉链子,那就妥了。

议立太子并不是短短几日内就发生的事,诸多朝臣请立太子也不是全集中在一个时间段。

自从康熙废太子以后,就持续不断地有臣子进言。

大清在康熙之前,其实没有立太子的传统。

太宗皇太极的汗位并非努尔哈赤传位或自立,而是众人推选;顺治皇帝的帝位来源于豪格和多尔衮僵持不下的妥协,但由此可知皇太极也未曾立储;康熙皇帝本人,也只是顺治帝临终前,以遗诏的形式册为皇太子,实际上是选为嗣皇帝。

然而伴随着大清的逐渐汉化,众人对汉家的储君制度认同度越来越高。

没有明确的太子,就会导致诸子争位,导致国家不定。

早年的康熙年富力强,当然支持早立太子安定众人之心,可如今皇帝年老体衰,却开始疑心诸子,不愿让年富力强的儿子夺权了。

胤禩在一废到二立太子期间不断地倒霉,还是因为支持他的人太多,让皇帝感受到了威胁。

而从皇位继承的角度,胤禩其实也不是合适的人选。

一来他的排序低、前头有六位成活的兄长,纵观清朝的皇位继承,只要皇帝有不只一个皇子,选择嗣君的时候,在他们条件相当的情况下,都更倾向于年长的儿子。

皇太极是第八子,但在嫡子中排第四,前头的褚英、代善、莽古尔泰又各有污点;顺治帝序齿行九,但继承顺位排行第三;康熙前头成活的兄长唯有福全一人,且未出过天花,与其相比有劣势;未来的雍正自不必说,胤禔、胤礽被圈禁,只有一个胤祉还能在外活动;乾隆继位时已无兄长;道光、咸丰也都是实际上的皇长子;唯一一个看起来继位顺序极为靠后的嘉庆皇帝(乾隆帝十五阿哥),到继位的时候,前头还活着的兄长只剩两个。

胤禩在皇子序齿中行八,前头的兄长们各个年富力强,孩子都比他多出不少,怎么看他都机会渺茫。

二来,胤禩的人缘虽好,支持他的人不少,但这些人里真心实意想他好的,怕是百个人里都找不出一个。

胤禩的好人缘是他与人为善换来的,但一个皇帝最需要的,并不是与人为善,起码,不是只与王公贵族、朝中大员们为善。

大清入关才两代,虽已汉化,却还有许多人留恋从前旧俗。

最起码,皇帝集权,加强皇室权威,削弱其他各家族利益的举措,并不为旗人大族所喜。

他们要做的是股东,与爱新觉罗家共享富贵,可不是纯粹的奴才。

这些人支持胤禩,除了胤禩确实得帝宠,对储位的竞争力不弱,便是为了胤禩好说话、容易左右的性格。

以康熙末年的社会矛盾来说,胤禩登基,要面对的便是相当严峻的局面。

进入这方世界,确认试炼目标后,弘旺就想过了。争皇位的难度太大,而且胤禩要想废立太子的时期不受猜忌,就不能有那么多人支持,可若是想争皇位,又得结交朝臣,前后期的行事目标完全是南辕北辙。

反正这个世界要晋升,只是让剧情结局和真实世界平缓过渡,他的计划就是帮他爹度过康熙朝的难关,然后在雍正朝挣个铁帽子王。

原本还以为难度很高,现在发现他爹和雍正帝从小一起长大、同个养母、感情深厚,达成目标的困难指数一下子就降低了不少。

历史上的雍正登基,都还挂念着少年情谊,肯封胤禩为廉亲王——要知道,自从两立两废太子期间失宠后,胤禩在康熙朝就是一个贝勒爵位到底,再也没有升过——何况这个世界还有弘旺努力呢!

作者有话要说:康熙皇帝对儿子,宠是真的宠,骂也真的是骂得很难听。什么素行不端、生而克母、柔奸成性,康师傅是有些词汇在身上的。

清朝的皇位继承,康熙以前是不立太子的,努尔哈赤立过两个继承人褚英和代善,后来都废了,皇太极、顺治都是八旗议事的产物,宗王和旗人贵族的权力还是很大的。康熙立太子也有加强皇权的意思,也算反传统了。

胤禩被拥立,其实有变相的八旗议事复苏的味道,所以康熙很反感,二立太子的时候,胤禩被一群大臣举荐,就已经戳了皇帝逆鳞,机会渺茫了。

文里写到皇太极不是自立,是得到其他人承认的拥立,看了一下那个时期的八卦,感想就是,努尔哈赤的儿子真孝[doge]

努尔哈赤最开始是赘婿出身,给他的元配佟佳·哈哈纳扎青做上门女婿,生了三个娃,嫡长子褚英、嫡次子代善和长女东果格格。

代善就不用说了,和大妃阿巴亥搞暧昧;

褚英更强大,和父亲的矛盾不小,专门写信给明军这边说【父志不小,屡谏不入,万一南向,大将军计安出】。(我爹有大志向,我劝过了劝不动,大将军你注意他一点啊,不然等他真做大事,你该怎么办?)好家伙,褚英,孝出强大!

皇太子的嫡出兄长,褚英出局,根据档案其实是直接被努尔哈赤下令杀了;代善出局;还有个莽古尔泰,也有问题,其实也出局了。

莽古尔泰的妈是努尔哈赤的在元配之后的继妃,富察·衮代,生了仨,老五莽古尔泰、老十德格类和女儿莽古济。然后衮代后期和努尔哈赤闹矛盾,莽古尔泰直接孝出强大,把妈给杀了向父亲邀宠,而且还是在他少年时期就干的这事,令人齿冷。

努尔哈赤时期有四大贝勒,大贝勒代善,二贝勒阿敏(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次子)、三贝勒莽古尔泰、四贝勒皇太极。

无论是从四大贝勒的地位来看,还是嫡子序齿来看,排除掉其他有污点的或者没资格的竞争对手,皇太极继位其实都是很合理的。

最新小说: 重生后和死对头he了 家父宋仁宗 浓夜难渡[破镜重圆] 谁才能拥有女主角[快穿] 醉卧关山 茫茫 良妃她也不想修罗场(清穿) 长夜安眠 今夜尚有余温 大美人错嫁当军嫂[七零]